伦敦的夏

依然是去年八月,我还写过另一首小诗。当时新冠伦敦疫情第一波刚过去,我以为到了秋天航线就会恢复。那样的话我就能回坡参加毕业典礼,再回国看看爸妈。结果一年过去,如今伦敦的夏又一次进入尾声,可直航依然遥遥无期…… 希望到了明天八月,我写的诗能换个心情。

Read More

太快

现在很少洗照片,而没有老照片的提醒,也就不常追忆往昔。不过回忆经常追我——因为手机动不动跳出弹框,提醒我去年今日在哪里都干了些啥。于是不小心翻到去年这个时候写的一首诗。现在读来竟仍有共鸣,那就索性发布一下吧。

Read More

看得见摸得着的美

还记得去年3月老张跑了好几趟超市储备生活物资,生怕疫情期间断水断粮。转眼过了16个月,英国早已全面解封,甚至初步实现了群体免疫,连延期的东京奥运会都已开完闭幕式,把接力棒转交给了巴黎。国际大都市似乎都重新恢复了活力与元气。但捱过数月精神粮慌,一度觉得身边触手可及的美不够体验的我还是有点后怕——还是得趁解禁期间提早囤一点儿美,防患于未然。

Read More

几百年前的恋人如何表达“你在我心里”?

我经常重看《指环王》。每每看到《双塔奇兵》里Arwen为爱放弃永生,把Evenstar项链交到Aragon手中的那一幕,我就深为感动。感动之余,我还会顺手谷歌一下Arwen的定情信物——清澈灵动,深情款款,实在无法抗拒!可惜搜出来的结果大多粗制滥造,买不下手。

Read More

新冠疫苗三期临床历险记

健康年轻人怎样才能打上疫苗

虽然Pfizer跟Moderna的新冠疫苗均已获批上市,但目前欧美国家只有高风险人群有权接种(印尼是18~60岁生力军先接种,而中国则是一线人员及出国留学经商人员可以接种)。我等普通人就算想花钱买也买不到,保守估计至少还要等一年才能轮上(难度堪比北京买车摇号啊)。可是我想早打早安心呐,有什么路子吗?还真有,那就是报名参加疫苗三期临床志愿者。

Read More

新冠数据各国造假了吗?— 不妨用Benford's Law检验一下吧!

最近被十一黄金周报复性旅游的新闻刷屏,难以想象许多景点空旷无人的景象仅仅发生在半年多前。当时国内虽然实时汇总发布新冠日增数据,但很多人对数据的真实性依然存疑,我有不少同事都说不能全盘接受中国的数据,得对数据有个house view(内部评估)。

Read More

可机场,依然没有动身去

一场秋雨,冷却了最后一丝夏意。
一阵秋风,吹散了想象中的重聚。
收起长裙,打开暖气,买好了2021的新年挂历。
可机场,依然没有动身去。

Read More

人生苦短,不如跳舞

居家办公三个月,腰腿胳臂几乎已经找不到存在感。全世界已降维成眼前的电脑屏幕,无论遇到多么迫切的事,我能做的回应都不过是敲敲键盘。

Read More

关于谁洗碗的歪理邪说

做家务是让我最头疼的事务之一。而洗碗是最让我头疼的家务。在巴塞罗那留学自力更生的时期,我通常根据洗碗繁琐程度来选择我该做什么菜。为了减少洗碗的数量,我经常把所有的菜都混在一起炒,这样只需要一个盘子就够了。我吃泡面最大的动机不是为了省时间,而是不用洗碗。在坡县四年,我高枕无忧地躲过了这件家务,因为坡县处处是食阁,我随时都能买到可口的饭菜,吃完只要把碗碟放到回收处即可。

Read More

每天记录三件让人开心的小事—这办法靠谱嘛?

今年年初,我同事Emily在加拿大启动了一个关怀教师的项目。项目内容很简单,就是每周给当地中小学教师发温馨短信,帮助舒缓他们的教学压力。项目启动不久就赶上了新冠,Emily本想中断项目,但想到疫情期间教师上网课也许压力更大,就决定继续坚持。

Read More

理发的乐趣

距离我上次理发已经过了快三个月。这个间隔已超过了维持我短发轻盈感以及保持刘海不遮眼的极限。伦敦虽然解封了,但理发店仍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开,我只能继续翘首以待。而怀念理发的,似乎远不止我一个人。

Read More

如何寻找契合的博士导师?

博士导师该怎么选?我被问及这个问题的次数大概仅次于何时毕业。如今我可算博士毕业了,那就来聊聊导师该怎么选吧,如果五年前的自己能读到这篇文章就好咯!

Read More

2019,我变了

2018年我没写年终总结,因为在热带读博三年,时空已然静止。四季如夏的气候模糊了时间的尺度,三点两线的交通模糊了空间的边界。麦克卢汉说媒介即讯息,尼尔·波兹曼说形式决定内容。所以置身一成不变的时空之中的我,觉得自己也一成不变。

Read More

有梦者,事竟成

We often decide that an outcome is extremely unlikely or impossible, because we are unable to imagine any chain of events that could cause it to occur. The defect, often, is in our imagination. – Kahneman & Tversky

Read More

三十而得水痘

我拿着药剂师从儿童专用货架上给我取的CoolMousse跟Piriton,深感哭笑不得——一个快三十的人得了水痘。

Read More

Nando's

今天去使馆领新护照,领完出门撇见街角的 Nando’s。太好了,不用思考去哪里吃饭啦。

Read More

宠妻狂魔

好久没写我跟老张的对话集啦,我得好好补一补。 老张其实是个特别嘴笨的娃,但正因为他笨拙,说的话反而更打动我。

Read More

我的外公

前几天我跟老张回浙江探望外公。见到他时,不是在家,而是在病房里。房间很明亮也很暖和,暖到需要开窗透气。之前在家里要盖三床被子的外公,也只盖了层薄被。他立刻认出了我,但说不了太多话。他也立刻唤出了老张的名字,尽管之前只见过一面。但由于颈椎压迫神经,他手脚几乎都动不了了,要一直吸氧,但胃口还不错。他像孩子一样地央求我们给他甩甩胳膊抖抖腿。我们照办,甩累了刚歇息一会儿,外公就又说,“给我揉揉腿,推一推拉一拉”,我们就又继续。外公以前可是从不求人的。

Read More

A few anecdotes of Mr. Feynman and mine

I visited the ArtScience Museum at Marina Bay Sands this Friday, and met Mr. Richard P. Feynman in quotes, diagrams, and pictures. Before that, I had only met him in words, in his two quasi-auto-biographies Surely you’re joking, Mr. Feynman and The pleasure of finding things out. So although he had died before I was born, I still feel I know him somehow. I am fascinated and shaped by many who I have never met in person. Mr. Feynman is probably one of them.

Read More

《1984》——小说还是预言?

《1984》这本书造了许多新词。报纸上常常读到的big brother,doublethink等词汇,还有“控制思想就是控制语言,改变语言就能改变思想”,“发动战争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产能过剩” 等精辟论断都来自这本书。甚至村上春树的《1Q84》也是向这本书致敬。

Read More

身边的恶魔

前几年光顾着选外院有趣的课,结果今年蓦然回首,发现自己虽然修课数量早已超了,本院的课却还没上够。资深学姐我只好选了系主任Brendan的信息学导论。不情愿、预期低的好处就是,很容易被惊喜到。

Read More

收割智慧

春天在自家后院播种的小番茄熟了。摘下几颗洗洗,一口咬下去,薄皮脆裂,汁水四溅,浓郁的番茄清香溢满整个口腔,清甜清甜。这口感比市面上买的小番茄要丰富得多,不仅有果香,还夹杂着丰收的喜悦和耕耘中汲取的智慧。

Read More

伽利略式募捐

四百多年前,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个自由落体实验。实验结果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越重,掉得越快”的理论,而实验手段也许催生了现代募捐的一个好主意。具体是什么主意呢?

Read More

慢性被动单身的止损

帮单身人士脱单不仅是个八卦问题,在不少国家已上升为社会问题。玩过抢椅子(music chair)游戏的人都知道,在音乐戛然而止的那一刻,注定有人得站在那儿。在人口结构性失衡与国人“上嫁下娶”婚恋观的大背景下,自然会有人一直单身,也会有特定群体更容易一直单身。不少国家的政府都出台一系列人口政策和移民政策企图从宏观方面解决这一问题。今天我想从微观角度阐释在外貌年龄资历等条件都差不多的情况下,抱着什么样心态的人更容易一直单身,以及怎样调整心态才可以尽早脱单。

Read More

Movies That I Rewatch

<!DOCTYPE html> </div> Read More </article>

玫瑰之名

罗密欧在感叹朱丽叶为何偏偏要姓蒙太奇时,曾感叹:

名字代表什么?我们叫做玫瑰的这一种花,要是换了别的名字,它的香味还是同样的芬芳。1

  1. 出自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原文为: What’s in a name? That which we call a rose, by any other word, would smell as sweet. 

Read More

雪影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雪影”。我所说的雪影跟网络游戏什么的一点都不搭噶,特指阳光融化雪地时,由于遇到遮挡而留下的雪片残留。

Read More

感恩二三事

又是一年感恩节,该停下来好好回顾一下那些让我感恩的时刻了。至少也要回想一下那些我本该感恩,却不够感恩的时刻。

Read More

自学好苦,怀念手把手教的日子

《传道书》有云,凡事都有定期,万事万物都有定时。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之事后必再行。于是我一拍脑袋就想了个跟周期有关的课题。跟周期有关那就必须用到时间序列分析。

Read More

庆生之囧

我妈在我这个年纪,已经给我过完两周岁生日了。不知不觉,我已到了该给孩子(如果有的话)过生日的年纪。岁月,就是这么无情地,逼人切换身份。

Read More

身高之囧

我个子不高,老张个子也不高。我俩谈婚论嫁前,他就开诚布公,对我说:

Read More

Google取名轶事

最近在自学搜索引擎优化,自然免不了要研究Google给网站排名的算法。算法每年都在更新换代,Google也在不断成长——详情可读Eric Schmidt(前Google CEO)与Jonathan Rosenberg(Google联合创始人Sergey Brin导师)合著的How Google Works)。Google的技术之牛就不多费口舌了,今天想讲讲它取名的几个轶事。

Read More

打胜仗后,如何全身而退?

长者曾劝诫香港记者,要闷声发大财。顾名思义,商场如战场,大富豪容易被人惦记招惹非议。同样的,浴血奋战固然危险,但最危险的往往在打完胜仗之后。二战盟军虽得胜,但美苏旋即决裂,中国抗日战争更是没来得及举国庆祝就迎来了国共内战。较之战败,胜利的苦果常常同样难以下咽。如何才能在打完胜仗后全身而退?我在《士师记》里找到了答案。

Read More

情侣T恤

今天一早看到微博上@南瓜sama晒了张情侣T照片,让人不禁莞尔一笑。T恤上的四个字精辟地展现了这对夫妇生活中的某个切面。 说实话,符合“脾气不好”跟“忍耐有限”这个搭配的情侣应该还挺多的,我也好想买一对跟老张一起穿呢!

Read More

寻鹿伦敦,寻鹿Richmond——踏足伦敦市内的非洲大草原

人们常用“屋里的大象”来形容那些显而易见却极容易被人忽略的事物。而Richmond公园,恰恰就是伦敦城内的大象。说起伦敦市内的皇家公园,很多人首先会想到镶嵌在寸土寸金的南肯辛顿的女皇前花园海德公园和女皇后花园格林公园,或是国际日期变更线所在地格林威治公园,但很少有人听说过Richmond公园。

Read More

女博士结婚后还搞不搞科研

今天是新学期第一天。前不久的选课周我选了某独立项目课程(类似于毕业论文的小研究项目),执教的是一个搞人机互动的韩国教授。没想到最后发现只有我一个人选了这门课。于是教室也不用预备了,我单独见他就好。

Read More

终于觅得一小块文字自留地——Hello,World!

博客也算写了十多年,一直游走于现成的文字平台。期间数次动过搞独立博客的念头,但独立博客搭建不易,建成后也极可能门前冷落车马稀,便搁置了。如今,Github Page 和 Jekyll 为我攻克了搭建博客的技术壁垒,而经历数轮文字平台的兴衰后,我愈发意识到孤岛博客静水流深,所以终于拓了一小块文字自留地。希望以后能好好在这里栽种耕耘,安静书写。

Read More

每颗洋葱都是潜力股

故事要从我家后院种的小葱开花说起。小葱种子是我公公多年前捎给老张的,小葱是老张前几周搬家后随便撒到后院的。撒种后不多久,小葱便萌芽了;萌芽后不多久,老张就来不及吃了;再过了不多久,小葱就开了花。花瓣是淡紫色的,形似雏菊,花茎光滑而笔直,颇有傲骨。这身姿,让人难以想起它们稀松平常的卑微出身。

Read More

买了根绳

据说跳绳10分钟相当于慢跑30分钟,这等减肥神器岂能错过?于是今天礼拜完我就去买跳绳。挑了半天,最后还是屈服于颜值的诱惑,选了根bling bling的美绳。一到家,老张踩点给我打facetime,我得意兮兮地跟他炫起了我的新宠。 跳绳

Read More

乒乓与西瓜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静止的物体会继续静止,运动的物体会继续运动,直到出现外力改变这一切。于是乎,存在我体内的脂肪就默默的匀速增长,去年的我还是不过百的好女一枚,今年春天交完开题报告时便已涨了3公斤,夏天度完假后体重居然更上一层楼,再这样不管不顾下去, 我的体重就要跟老张接轨了。本想以身作则强身健体的我形象轰然倒塌,而老张给我的起的外号也从傻妞变成了胖妞。

Read More

伦敦买房记

俗话说,毁掉年轻人梦想最快的方式就是让他/她在一线大城市买套房。看来,我的梦想是玩儿完了。

Read More

我还欠你一千八百顿呢!

在哥大留学时,刘瑜交过一个男朋友,大名老张,小名蚊米。彼时老张的身影时常在她的博客出没。老张有很多特长,除了编程,还擅长给刘瑜上中国城扛米、拎西瓜、买大闸蟹、采购饭扫光。关于请吃饭,刘瑜是这么写的:

Read More

万幸中的不幸

前不久写论文压力大,情急之下跟老张发了脾气,伤了他的心。我很早之前就给他打了预防针,说我脾气差,以后得请他多包涵。但实际操作起来,挑战还是不小的。

Read More

你可以烧胡萝卜呀?

老张前阵子去朋友家做客,带了他自己都舍不得吃的甜点和烤肉。这些可都是让他睹物思人的新加坡味道呀,不想朋友们吃完却没啥评价,令他颇为失落。

Read More

经历了太多说走就走,是时候停下来怀一怀旧

再过两周,我便要启程去大不列颠,重游那片我从前学习生活过的土地。当年离开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不舍,也没怎么告别,因为总觉得想要回来是件易如反掌的事。没想到,再相逢,要等六年。其实不止不列颠,很多地方都是这样,等我回过神来才发现,早已阔别多年。

Read More

摆脱地心引力

几年前,兰迪教授的最后一课风靡一时。他讲述了许多儿时的梦想,其中一个是体验失重。实现这个梦想有点难,少说也得跟NASA扯上边,而他学的却是计算机,不是航空航天。一系列机缘巧合之后,他成功登上发射塔,在航空飞机拐弯时,终于当了一回“空中飞人”,虽然只持续了30秒。

Read More

在线与离线——暨2016新年打算

三年前,一朋友跟我说,搭飞机是最好的时光,因为只有在飞机上他才可以心无旁骛地读书。我不以为然,哪里需要飞到一万米的高空去找清净?吾心安处便是静。

Read More

错过秋季

题记:2018年的秋天早已过去,今天突然翻出这篇写于2015年的老文。当年觉得写得糟糕就没发,如今再读竟颇感慨,感谢自己记下了这份感触。 —— 2018年11月27日

Read More

免费巴士

昨天是新加坡国庆日,不是一般的国庆,是五十周年大国庆!

Read More

为健康,学孟母

孟母三迁不止适用于读书,还适用于健康。社区对健康的影响不容小觑——医学杂志Lancet(柳叶刀)最新出版的《肥胖》系列专题就详细探讨了这一问题。其中有一幅信息图绘制了政府、学校、食品制造商、食品零售商与个人之间互相作用的关系。颇有启发,于是便顺手翻译了一下。

Read More

读博去!

博士录取通知书和奖学金通知书都到手了,今年八月就要读博去啦!不知接下来的四年,是读博,还是赌博。

Read More

富人崇拜

我发现,近来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中悄然出现一股恭维富人名流的新风潮。

Read More

家人手术史

前阵子,我爸妈回了趟老家,然后把外婆接来福州玩。开心了没几天,外婆就在家里滑倒了,手臂摔骨折,腿也受了伤。好在伤势不算特别严重,做了个手术,两周后就出院了。外婆出院时,隔壁床的叔叔恭喜外婆,祝她早日痊愈,而他自己一时半会儿还出不了院。他原先是切海带的,切的时候出了意外,腿被海带卷了进去,就只好截肢了,现在每天都要打点滴消炎。他在病房里跟普通人没什么样,醒着的时候看看电视剧,吃吃水果,并没有呼天抢地抱怨生活不公。生活总要继续,不知他将来会做什么营生,我没敢问。

Read More

爱人 by 博尔赫斯

月亮、象牙、仪器, 玫瑰、台灯、丢勒笔下的线条, 一到九,还有那变幻莫测的零, 我得假装相信,真有这些东西。

Read More

纯洁

纯洁是盐,
盐浓到一定程度,
就盖过一切味道,
只剩咸。

Read More

怀念我的老睡袍

每次弹出iOS系统升级通告,我总感到厌烦。光下载个升级包就要好几个小时,下载完想安装却发现系统容量不够——得腾出5GB左右才能装新系统。好不容易删来挪去腾出空间升好级,却发现好些App不兼容了,耗电速度也哗啦啦快了不少。

Read More

一般人书单里不会有的书

简书不缺爱书人,所以#冰书挑战#开始后,我的TL立马被各类书单刷屏了,连饱叔这样唯恐大家被书洗脑的人都开了书单,可见书单的品类有多丰富。但有一类很好也很重要的书,我却没看有人推荐,那就是——辞典。

Read More

少数人与大多数

我写这篇论文,是想做个试验。传统上,文学评论是用来评判书的。要评价一个人阅读品味,就得看他读什么书。据此推断,说一个人阅读品味糟糕,就是说他读的书很烂。我很想知道,如果把文学评论的对象和步骤都反过来,结果会怎样。比方说,我们不以书本身的质量为基准,而是以读者类型或读书方式为基准,以此来衡量书的异同、好坏。按这种标准,好书就是以某种方式阅读的书;烂书则是以另一种方式阅读的书。我倒想试试看,用这种方式来定义书的好坏到底可不可行。

Read More

为什么要读名著

读名著是为了什么?书店里有那么多书,为什么要读名著呢?所谓青菜萝卜各有所爱,选自己爱看的不就得了?

Read More

你的善意,是为了你自己好

为什么我们该多一点自省?

几年前,我父亲差点就去世了,那时我还不到13岁。他心脏病发作了好几次,幸好后来做了心脏搭桥手术,才活了下来。他住院的那几周,在家疗养的那几个月,奇迹般的药,神秘的人体,这当中有太多我想说的了。可在这儿,我只想说一件小事,事情发生在他心脏病刚发作,左臂刚刚出现痛感时。

Read More

我想当...

我想当一团浮在水面的油滴,
抱着水玩耍嬉戏,
不论受到怎样的打击,
都不低头叹气。

Read More

最好的还债方法

债是个神奇的存在。有的得拿钱还,有的得拿命换;有的还不起,有的还不清。有人欠,有人赖;有人赊,有人赦。你在读这段话的时候,兴许脑海里不自觉就冒出了几个有关债的成语谚语。因为关于债,有太多故事。

Read More

人类起源

今天我参观了国家动物博物馆,很开心。在此要大大感谢@RedDogLoop,他不仅找来了馆长和史军给大家讲解,还事必躬亲(报名、发票、指路、领队、抽奖、合影……),好感人呀!最重要的是,逛完博物馆,我又有信心承认自己本科念的是生物了,哈哈。

Read More

一笔稿费,一大笔

我即将迎来人生中最大的一笔稿费。对于不靠文字吃饭的我来说,这笔接近五位数的稿费简直要把我激动死了(呃…税后就没那么接近了)。将来我老妈再数落我书买太多的时候,我就可以像王佩老师那样,义正言辞地说:「这是我的生产资料。」

Read More

你信谁?

「yihan,你太令人发指了!」yanyan对我说,但她说这话时却一点儿都不生气,反而笑容满面,她笑起来还挺好看。

Read More

整牙

昨天去参加高中同学婚礼,见到不少六七年没见的老同学。

Read More

我的2013

2013年,我没嫁人,没恋爱,没读phD,没赚大钱。按市面上对“人生”的定义,我的2013应该算是残缺不全吧,但对我而言,这一年却意义非凡。

Read More

想象的力量

人们通常把主意多的人称为“空想家”,或者斥责其不知道稳扎稳打,就知道白日做梦。 我一度也挺同意这个看法,所以经常镇压自己脑袋里的想法,免得背上“空想家”的恶名。

Read More

多读历史,少看新闻

我们都经历过“两耳不闻窗外事”和“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阶段。但回过头来看,我发觉自己过得最充实的日子,或者学习最多,体会最深的几乎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日子。

Read More

当AI变成现实

人工智能会成为现实吗?有一天,人是不是也能创造出有自我意识的机器或生物呢?如果人工智能成为现实,世界又会成为什么样子呢?

Read More

爱里没有惧怕

「2013年对我来说最大的一件事,你知道是什么吗?」小发问,神情有几分凝重。

Read More

蝴蝶效应一例

第一次听说蝴蝶效应是在高中,那时被这个所谓的“亚马逊上一只蝴蝶的振翅能引发南美洲的海啸”唬得一愣一愣的,觉得那么微小的事物怎么可能最终会造成那么大的影响呢?

Read More

先知以利沙和寡妇——公益启示

《圣经》给了我许多智慧。同样的故事,以前读和现在读,感觉全然不同;随着我阅历的增长,同一个故事,教会我的东西却不同。今天读到了列王记下,其中一个简单的故事打动了我,它让我发现《圣经》是何其博大精深!就算有人一年只读1本书,如果那本书是《圣经》的话,学到的东西恐怕比一个读了100本书的人还多。

Read More

如果我是恶魔撒旦

一直对写作战战兢兢,但《On Writing Well》这本书给了我许多鼓励与启发。今天花了两个小时写了篇小文,谈了谈我的信仰,还大加想象了一番如果我是撒旦我会怎么做。写完后,深感只有实实在在的写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呀,写完后改了半个多小时,文法句式用词都发现很多不足。嗯,我还要继续练习!

Read More

幸与不幸,从何而来——《安娜·卡列宁娜》书评

《安娜·卡列宁娜》的第一句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可是,这句话背后至少有两个问题:幸福如何而来?不幸又是如何而来?当我读完托尔斯泰写就的这部巨著时,我心里有了答案。   

1. 列文和安娜两条主线

Read More

追忆搬家往事

走到朋友家的卫生间,看到洗发水跟沐浴露居然跟我用的一模一样的牌子,心头瞬间有种“吾心安处即吾家”的感觉。

Read More

讴歌《舌尖上的中国》

这次想聊聊《舌尖上的中国》这部本土产的纪录片。这部片拍得太感人,我实在不忍心仅仅在微博上随口说几句褒奖的话。

Read More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