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的力量

人们通常把主意多的人称为“空想家”,或者斥责其不知道稳扎稳打,就知道白日做梦。 我一度也挺同意这个看法,所以经常镇压自己脑袋里的想法,免得背上“空想家”的恶名。

然而最近的阅读却让我对想象的力量有了全然不同的理解。我发现想象力丰富的作家非但没有沉湎于自己创造的世界中,反而出乎意料地逻辑清晰,了解现实。这一点由想象力本身的定义就可以推得,按照汉语字典所说,想象力就是人的思维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因此,想象力并不是凭空而来,反而是根植于现实的。越是想象力丰富的人,越是汲取了丰富的现实。20世纪的大文豪托尔金和鲁益师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们俩都是牛津大学教授,而且从小就爱读神话,他们每周在学校附近的一家酒吧交流想法,白天上课,晚上在家搭建天马行空的世界。而20世纪文学界最有名的两个世界就是出自他们俩之手,一个是《魔戒》中的中土,一个是《纳尼亚传奇》中的纳尼亚。而搭建了21世纪最有名的魔法世界的J.K.Rowling也坦言曾受他们的影响。而写完《哈利·波特》的Rowling更是创作出了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偶发空缺》,更让我坚信想象力丰富的人反而是现实世界中最热忱的观察者与思考者。而且,最近读到的思路异常清晰的作家都恰恰创作出了深受儿童喜爱的想象力丰富的佳作,比如多萝西·L.塞耶斯(Dorothy L.Sayers),她的代表作有《杀人广告》、《九曲丧钟》,还有H.G.Wells,代表作为《隐身人》。

这个结论颇让我意外。因为平日里人们常常对想象力丰富的人抱有偏见,认为他们光想不做,成不了大事。可我仔细一想,回首过去遇到的“losers”或失意之人,几乎没有哪个是想象力丰富的。他们大多懒惰,常常沉湎于酒精或其它无法自拔的嗜好。但若问他们何以至此,他们给出的结论常常是非常现实的。他们会罗列出一大堆理由,列举无数个除自身之外的责任方,一条条的说明自己失败的具体原因,比如家庭背景和人脉的欠缺啥的。而我遇到过的想象力丰富的人呢,他们反而不抱怨现实,也不试图逃避现实,更加不是疯狂抨击现实的犬儒主义者。

许多人对童话嗤之以鼻,认为那是哄骗小孩子用的,似乎认为小孩子是智力有缺陷的人。但我认为小孩子其实是最难骗的,这个真理在《国王的新衣》里讲得最清楚不过了。成人常常会编织许多似是而非的理由,把它们当作华丽的衣裳来包裹一个站不住脚的论断,许多大人用这种方法骗自己,更多大人则是被别的大人欺骗。可小孩子的眼神却是一把锋利的剑,纵使你有再多奇幻的衣裳,他们也能一针见血地道出成人们不愿面对的现实。这就是为什么写一本让小孩子爱看的书要比写让大人们爱看的书难得多的理由。因为小孩子最难骗,他们的想象力可以瞬间把大人们的虚伪击穿。所以,要应付大人的话,像《暮光之城》和《阿凡达》这样简单机械的世界便足够了。可面对小孩子,作家们则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打磨出像《纳尼亚传奇》、《魔戒》、《小王子》和《哈利波特》这样丰富多彩的世界。事实上,许多智力之敏锐尚没有完全丧失的大人们也同样被这些儿童经典吸引。

所以,其实想象力是一股巨大的力量。而且拥有这股力量的人为数不多,故彼此惺惺相惜。许多人以为用想象力换取现实精神是赚到了,以为这是长大所带来的福利,以为这样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无往而不胜,但他们错了。失去了想象力的大脑,就如同把花苗从沃土移栽到精确配比的营养液中,虽然还能继续生长,但已经没了底气。毕竟,没有一株苍天大树是靠汲取水培营养液中的养分为生的。

看来,天马行空的想象并不是一件坏事。

Written on June 26,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