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小说还是预言?

《1984》这本书造了许多新词。报纸上常常读到的big brother,doublethink等词汇,还有“控制思想就是控制语言,改变语言就能改变思想”,“发动战争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产能过剩” 等精辟论断都来自这本书。甚至村上春树的《1Q84》也是向这本书致敬。

读《1984》的过程中,虽常常为奥威尔的深刻洞见所惊喜,却也深切体会到了希望渐渐被抽离的痛苦。中途燃起过几次希望的火花,但书结尾的最后一行字——he loves big brother ,却扑灭了所有火苗。可看完后,心底里仍有希望。既然奥威尔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社会是绝望的,也就等于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社会才有希望,怎么样才能不让社会陷入绝望之中。

故事的男主角 Winston39岁,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革命,但他却是当时的伦敦城绝少数觉醒着的人,他想捍卫真理,他恨Party。他在伦敦城的真理部任职,这四大部门各司其职,维持着国家机器的运转:

Ministry of Love 负责严刑逼供,惩戒思想犯 Ministry of Truth 负责篡改历史文档,使历史与Party步调一致 Ministry of Plenty 负责分发粮饷,相当于当年咱的供销社 Ministry of Peace 负责发动战争

名称与职责,在伦敦城市民来说,并无不妥之处,因为那里人人都会doublethink. War is peace, slavery is freedom,ignorance is strength 这三句口号是被所有人奉为真理的。可Winston不这么认为。

对他而言,sanity is not statistical (理性并非统计而得),大家相信的不一定是真理。但在当时,即便是思考这些都是危险的,电视监控器,秘密的录音器,思想警察无处不在。被抓的下场,不是被杀,而是被unperson,也就是说,这个人的所有资料都将被抹去,历史对这个人的记忆将被完全清空⋯⋯

但这样活着意义又是什么呢?于是Winston买了本笔记本,写了一份信,致将来、过去,致思想自由,致人人各不相同,不独居的时代,致真理存在,覆水不能收的时代;来自千篇一律,孤寂的时代,来自Big Brother的时代,来自双重思想的时代。

后来他遇到Julia,一个同样痛恨Party的女孩。他们想尽办法幽会,表达对Party的憎恶。他们很清楚,早晚自己都会落到思想警察手中,但为了爱,这一切冒险都在所不惜。Julia对Winston说,招供并不意味着背叛,他们可以逼我说任何东西,但他们没法让我相信我所说的。只要他们没法让我停止爱你,那就不算背叛。

多年后,当Winston和Julia从Ministry of Love释放出来的时候,有一次偶遇。但他们都异口同声的说:“我背叛了你。”不是言语上的背叛,而是发自内心的背叛。

Ministry of Love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它能潜入人最深邃的思想之中,能改造他。它杀人,但不杀任何“殉道者”。只要犯人内心还有一丝抵抗,他就不会被杀,而是会继续接受改造。马丁·路德,伽利略这样誓死捍卫真理,宁死不屈的人在Ministry of Love的历史上从未出现。每个人,带着对Party的恨进去,却怀着爱出来。

我一直期待Winston能经受考验,一直希望他能一直保持内心和思想的自由。可是,最后,他还是算出了2+2=5,发自内心的5。

为什么会这样?

Party有句口号:谁掌控现在,就掌控了过去;谁掌控了过去,就掌控了将来。奥威尔虽然没有明说,但我还想加两句:谁掌控了语言,就掌控了人心;谁掌控了人心,就掌控了一切。

1984年,Party就已在着手编纂Newspeak第11版字典,跟其他字典版本不同,这本字典并不是为了收录更多词,而是为了剔除词汇。他们预计,到2050年,所有有价值的文学著作都会被翻译为Newspeak,而后原著就会被彻底销毁,莎士比亚,雪莱,弥尔顿的原著都将不复存在。即便存在,世界上也不再会有能读懂Oldspeak的人。

那时,再也没有历史,也再也没有能独立思考的人了。

《1984》是小说吗?我只能说不是。奥威尔书中提到的极权社会,完完全全就是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只不过,思想警察不再需要到处安装窃听器和摄像头来监视我们,而是单单通过各类社交网站就能明晓我们在想什么,看什么,做什么。真理署也不再需要消灭历史书籍来切断我们与过去的联系,而是只要让各类无营养的书充斥市场,就能轻而易举地挤掉历史真相。社会也不需要再创造一门新语言,只要网民继续生造网络词汇,剥夺语汇的本意(在urban dictionary里,几乎每个单词都能跟性扯上关系),经典书籍中的思想早晚会挣脱人们的理解疆域⋯⋯

那么,我希望《1984》仅仅是小说吗?当然是的,现实世界离《1984》所描述的越远越好。

Written on September 14,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