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年前的订婚戒指长什么样子?
前几天惊觉所有旅行纪念品都是义乌造,真正的地方特色越来越难寻觅,心中便充满怀旧的惆怅。好像特色已经无法通过踏破铁鞋来寻找了,只能穿越时间去找啦!
如果我问零零后,你知道20年前的智能手机长什么样吗?他们可能会一时语塞,因为他们脑海里除了全面屏,几乎想不到别的款式。但如果你听说过诺基亚、黑莓、摩托罗拉、波导,你就知道在2007年苹果手机诞生前,智能手机的设计也曾百家争鸣,各有千秋。
如果我问80后90后,100年前的订婚戒指长什么样?他们可能同样也会陷入沉思,因为除了大小鸽子蛋水滴众星捧月这些款式以外,他们可能很难想到别的款式。但在1938 年De Beers的“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广告词火起来之前,订婚戒指也曾千姿百态,拥有我们相逢恨晚的美貌。我也是逛了V&A的中世纪珠宝展,才猛然发现我错过了太多!
先来介绍一枚15世纪来自意大利的订婚戒指。当时正处中世纪,订婚戒指又叫 fede (faith)ring,象征着相爱双方对彼此的信心与信赖。这枚戒指正反两面都有图案,正面是双手捧着一颗心,反面是握紧的双手(颇有中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寓言)。内壁还刻有几个字母,也许是爱人首字母缩写。
双手捧心是那个时期比较流行的款式,下图这个戒指也有这个元素。我想如今钻戒的款式多多少少也继承了当年的这个设计,只是捧心的双手简化后已消失于无形,而中间的爱心则演化为各类宝石。不知多少人还能从现代的设计中联想起订婚戒指最初的寓意呢?
再来介绍一枚17世纪来自德国的订婚戒指。这枚戒指正面看跟以上两枚戒指颇为相像,都是双手捧心的设计。感觉唯一的不同就是材质从白银换成了黄金,且加上了红宝石、钻石、珐琅等元素。
然而一旦从侧面看,就会发现其中暗藏的绝妙玄机——其实这枚戒指是由三枚叠搭在一起的。展开后就能看到左手、右手、爱心各自镶嵌在一枚戒指上。
而打开后,戒指上还刻着几句德语,翻译如下:
- 中间戒指 — MEIN. AN.FANCK. VND. ENDE.
英译:my beginning and end;中译:我的始与终 \ - 左边戒指 — WAS. GOTT. ZVSAMEN. FVGET. SOLL. 英译:what God has joined together should;中译:上帝所联结的
- 右边戒指 — KEIN. MENSCH. SCHEIDEN
英译:no man put asunder;中译:任何人不能拆散
看完这枚戒指我就震惊了。我原本以为Louis Cartier在1924年设计的Trinity戒指是个从零到一的创新,没想到类似的设计300年前就被德国工匠玩儿转了。真是应了乔布斯毕加索的那句话——good artists copy; great artists steal。
最后来介绍一个19世纪30年代来自那不勒斯的订婚戒指(下图左)。这枚戒指没了双手的元素,但爱心的元素仍在,且从一颗变成了两颗。心心相印中间还有一枚钥匙,看来爱人之间没啥秘密,一把钥匙能同时打开两人的心房。
右边这枚也是类似的款式,不同点在于心的造型更加立体灵动,钥匙抽象化更高,而且戒指主体由五枚细环重叠而成。虽然这枚戒指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它的设计元素如今依然流行,这也说明经典美是跨越时代,永不过时的呀!
写到这里,不禁想恭喜未婚的姐妹们——你们还有机会好好选,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