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do's

今天去使馆领新护照,领完出门撇见街角的 Nando’s。太好了,不用思考去哪里吃饭啦。

第一次吃Nando’s是八年前。当时我刚到伦敦当交换生,交了好多新朋友,第一次朋友聚餐就选在那里。不贵、食物可口、环境不错、适合聊天,但并无惊艳之处,这是我对Nandos的第一印象。

后来我才发现,Nando’s在英国人心目中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全世界一千多家分店,有1/3都开在英国。哈利王子、贝克汉姆、中小学生都是Nando’s的常客。居然有餐馆可以在英国这么等级森严,连个口音都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国家,把贵族、精英、平民、白人、黑人、印度裔亚裔、肉食类、素食类、吃辣的不吃辣的、吃猪肉的不吃猪肉的、赶时间的不赶时间的齐聚一堂,并同时得到他们的爱。Nando’s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是这样的。说 Nando’s twists 多多。明明不收服务费,需要自己去前台点餐,但点完后又有服务员把食物给你端过来。光光table service这一点,就让Nando’s成为不少人首次约会的不二选择(不掉价也不破费)。饮料嘛,既有手工咖啡、调制鸡尾酒又有可以无限续杯的软饮,即可以闲聊一会儿就走,也可以跟老友叙旧好几小时。特色酱汁更是从不辣的柠檬香草酱,蒜香酱,到devilishly hot的辣酱,几乎所有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酱汁。肉食者可以点一整只烤鸡外加10只鸡翅拼盘,素食者可以文雅地点一份地中海沙拉。总之它是各类餐馆的集大成者。

对我而言,打动我的是Nando’s的幽默。比如酒足饭饱准备擦脸时,看到纸巾上的slogan,我就忍不住傻笑起来(一时不能意会的请看注释1)。

nandos_napkin

菜单里有趣的点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去吃一下就会明白。这种趣味不同于韩寒那家《很高兴认识你》里为文艺青年刻意打造的形式大于内容的菜名,也不同于《赵小姐不等位》这样靠讲故事引人好奇的套路。Nando’s的幽默并不喧宾夺主,甚至很多人都不曾留意。你问英国人为啥爱吃,他们可能就直白地说因为它价格便宜量又足、食物可口又健康。

Nando’s让我想起新加坡正在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食阁文化。新加坡的食阁跟Nando’s有一点相像——包容万象。总理跟打工仔都经常去吃,连超级富豪也抵挡不住它的诱惑。电影Crazy Rich Asians里号称亚洲首富继承人Yang带女友Rachel跟好朋友第一次见面就是在老巴刹食阁。我也经常在食阁吃,可以只花一点点钱点碗面,也可以钱包大出血吃一顿海鲜大餐,各种吃法都挺开心。

Nando’s也让我想起光元的毕业论文。她的论文审稿人是信息学三个分支领域的大咖,他们给了光元完全彼此独立的点评。她说,从审稿人的评语里就可以看出她的论文跨度之大,不然审稿人的建议多少会有重合之处,也可以看出她的论文是个合一的整体,不然审稿人一定会提出哪些内容不相干。

Nando’s还让我想起Cheterton回答自己为什么信奉天主教时说的一席话:

It is the only type of Christianity that really contains every type of man; even the respectable man… The Church is not a movement but a meeting-place; the trysting-place of all the truths in the world.

也许跟诸位在教会碰面很难。不过也无妨,不如我们就相聚Nando’s吧!

  1. 我把这张照片发给老张,问他逗不逗。他说逗逗。我问他逗在哪儿?他说,看来很多人都喜欢偷吃。 

Written on May 24, 2019